
中國國際紡織紗線(秋冬)展覽會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正式拉開帷幕。作為紡織工業產業鏈最前端的集成展示,中國國際紡織紗線(秋冬)展覽會與中國國際紡織面料及輔料(秋冬)博覽會、中國國際針織博覽會、中國國際產業用紡織品及非織造布展覽會同期同地舉辦。四展聯動體現了中國紡織行業前行的信心與實力,而紗線展將代表中國紡織產業發展的源頭,成為前瞻未來紗線市場走向的良好窗口。
海外企業強勢進入
中國紡織行業面臨著復雜的國內外發展環境,國際市場低迷,國內市場不振,各種生產要素成本上漲。面對著生存與發展,企業積極拓展各種渠道。企業的這種堅持與信心充分折射到展會中來,
3月在北京成功舉辦的春季紗線展無論展出面積、展商數還是專業觀眾都為歷屆之最。這個突破繼續延續到了秋季紗線展:本屆秋季紗線展共有來自12個國家和地區的100余家企業參加,較去年增長了80%,其中海外企業52家,較去年增長160%。
目前外棉價格遠低于國內棉花價格,因此,在棉紡類的紗線產品上,海外企業有著很大的價格優勢。海外企業紛紛搶灘中國,這一趨勢在本屆秋季紗線展上更加凸顯,海外參展企業以倍數增長。
連續兩屆參加紗線展的公司表示:“中國的紗線市場需求量非常大,所以市場前景也非常樂觀,我們對中國這個大市場非常重視。”而本屆展會上,印度棉紡織品出口促進會將帶領27家企業連袂出演。除此之外,還有來自日本、新加坡、瑞士等國的知名企業強勢進軍中國市場。
中國紗線體現技術創新
相對于印、巴企業的價格牌,中國企業該打出怎樣的牌才能在價格戰中突圍呢?綜觀連續幾屆的紗線展,擁有特色、差異化產品的企業大多獲得了不錯的成績,這從另外一個方面反映出市場的需求和未來的發展趨勢,也讓中國企業明確了技術牌、創新牌才是制勝的法寶。
以創新為驅動,大力調整產品結構,積極開發多種纖維混紡產品是當前業界普遍關注的熱點。各種新型纖維不斷涌現,紡紗技術取得重大進步,更為多纖混紡創造了條件。一些企業表示,應用新型纖維生產多組分復合紗線已成為企業最大的利潤點。
品牌意識正在增強
紗線企業的規模一般比較小,大多采取定向供應的貿易方式,因此在推廣意識上并不像面料、服裝企業那樣強烈,很多企業因為沒有終端產品,不好體現紗線的品質,推廣的難度也比較大。但從上屆展會開始,很多紗線企業已經開始具備陳列意識,在展臺的設計和產品的擺設上花費了很多心思,展臺外觀采用了別致的設計風格,在產品布局上,最大限度地展示出產品的多樣化。本屆秋季紗線展上,更多的紗線廠商加入到與面料、服裝企業一同打品牌的行列中,紗線展也將像面料展、服裝展一樣越來越精彩。